骑着崭新的永久自行车,李铭决定先去附近的菜市场买些食材。
小跨院虽然有基本的炊具,但冰箱自然是没有的,他得每天现买现做。
沿着石板路骑行,穿过几条胡同,李铭来到了西四菜市场。
一进菜市场,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。
这是一个露天市场,几十个摊位沿着街道排开,各种吆喝声此起彼伏。
"新鲜的黄瓜啦!刚从地里摘的!"
"豆腐嘞!嫩豆腐!一块钱两斤!"
"白面馒头!热腾腾的馒头!"
……
李铭看着这熙熙攘攘的场景,仿佛穿越到了老电影里。
穿着灰蓝色对襟布衣的大妈们,戴着圆顶小帽的老大爷们,挑着扁担的小贩,还有挎着竹篮讨价还价的主妇们,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。
"同志,买点什么?"一个面色红润的中年妇女笑呵呵地问道。她的摊位上摆着几种时令蔬菜,青菜、萝卜、茄子,看起来都很新鲜。
李铭弯腰看了看:"大姐,这青菜怎么卖?"
"五分钱一斤,保证新鲜!"
李铭点点头:"来两斤吧。"
正当妇女麻利地称重时,旁边一个卖肉的摊位前围了不少人。
李铭凑过去一看,原来是在等肉票。
"今天每人限购两斤猪肉!"摊主大声嚷嚷,"买过的就别排队了!"
人群中有人嘀咕:"这猪肉啥时候能敞开供应啊?"
"嘘,小点声!"旁边人赶紧制止,"知足吧,解放前连肉都吃不上呢!"
李铭这才想起,这个年代物资还很紧缺,虽然还不是凭票供应,但是也不是很多。
不过他手里有娄厂长给的200元,在这个年代足以买到不少好东西了。
"这位同志,您是新来的吧?"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大爷凑过来,"看您穿得体面,是干部吧?"
李铭笑笑:"我是红星轧钢厂的工程师。"
"哎呀,知识分子!"老大爷顿时满脸敬佩,"我这有点好东西,您要不要看看?"
老大爷神秘兮兮地从衣服里掏出一个小包袱,打开后露出几块红彤彤的肉。
"顶级五花肉,不限量!当然,价钱嘛……"他压低声音,"一块钱一斤,您要多少?"
李铭知道这价格比正常供应的贵多了,但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能买到肉已经很不错了。
"来两斤吧。"
老大爷眼睛一亮,赶紧包好肉,李铭付了钱,把肉放进自己带的篮子里。
继续逛着,李铭又买了几个洋葱、一把蒜、几个土豆,还有半斤豆腐。
当他路过一个卖调料的摊位时,注意到摊主正在用一个大铁锅炒制辣椒面。
摊主动作娴熟,翻炒的节奏感十足,辣椒的香气四溢。李铭看得入神,突然脑海中响起系统提示:
【叮!检测到宿主观察炒菜,是否激活厨艺系统?】
李铭一愣,在心中默念:"激活。"
【叮!触发悟性逆天。厨艺系统激活成功!宿主获得"大师级厨艺"技能,当前可掌握各类传统菜系烹饪技术。】
刹那间,无数烹饪知识如洪水般涌入李铭脑海——从刀工技巧到火候控制,从食材搭配到调味比例,甚至包括各地菜系的特点和代表菜品,应有尽有。
他看向摊主的辣椒面,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更好的炒制方法:
【提示:当前炒制温度偏高,易导致辣椒面发苦。最佳温度应控制在120-130°C,并加入少量花椒增香。】
李铭没有多说什么,只是买了一小包辣椒面。
这样的小技巧,还是留给自己用吧。
继续逛着,他又来到一个卖鸡蛋的摊位前。
"同志,鸡蛋要吗?四毛钱一斤,新鲜着呢!"一个戴着草帽的农民大叔热情招呼。
李铭点点头:"来十个。"
农民大叔一边数着鸡蛋一边唠叨:"您运气好,今天刚从乡下送来的,平时可不容易买到。这鸡蛋啊,城里人都抢着要呢!"
支付了钱,李铭小心地把鸡蛋放进篮子里。
在这个年代,鸡蛋也是稀罕物,普通工人家庭一周能吃上一两个就不错了。
最后,他又买了一小块猪油和一把葱以及一些白面和大米,准备回家做顿丰盛的晚餐。
骑着自行车,李铭一边穿行在胡同里,一边思考着四合院里复杂的人际关系。
根据电视剧的记忆,四合院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表面和气,背地里却明争暗斗。
"要小心这些人,"李铭暗自思忖,"尤其是贾张氏、易中海和刘海中,一个比一个精。还是保持距离为好,专心搞技术,少掺和院里的事。"
……
另一边,主院里却热闹非凡。
因为轮班制的原因,刘海中和易中海今天都没去上班。
易中海家的屋子里,挤满了人。
易中海、刘海中、阎埠贵坐在八仙桌旁,何大清倚在门框边,聋老太太坐在炕沿上,贾张氏和贾东旭站在一旁,秦淮茹抱着小棒梗站在角落。
就连何雨柱和许大茂这两个十五岁的少年也探头探脑地往里瞧。
"这么说,那个住进小跨院的真是从外国留学回来的?"阎埠贵一脸惊奇。
易中海点点头:"可不是嘛!郑主任亲自带来的,还说是什么工程师,国家重点培养的人才呢!"
"工程师?"刘海中眼睛一亮,"那可是高级知识分子啊!工资得有多高?"
"听说是特殊待遇,"易中海神秘地压低声音,"最少也得一百多块钱一个月!"
"一百多?"阎埠贵倒吸一口凉气,"那比咱们学校校长还高啊!"
贾张氏在一旁听不下去了,插嘴道:"什么洋学生不洋学生的,再厉害能比咱工人厉害?凭什么给他住小跨院?我们一家三口挤在那小屋里,多不公平!"
"娘,您小点声!"贾东旭连忙拉住母亲,"人家是国家安排的,咱们可惹不起啊!"
秦淮茹也轻声劝道:"婆婆,听说那位李工程师是要搞什么科研的,可是国家大事,咱别添乱。"
"什么国家大事!"贾张氏瞪了儿媳一眼,"我看啊,不过是走了狗屎运的小白脸!哼!"
易中海皱了皱眉:"贾家嫂子,这话可不敢乱说。人家是国家培养的人才,你这么说,是对国家政策不满意?"